中美贸易博弈再升级:美方亮筹码 中方精准反制
近日,中美经贸领域上演了一场精彩的见招拆招。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·贝森特在福克斯财经频道的专访中高调宣称,美国在与中国谈判中握有王牌筹码。令人玩味的是,这番言论余音未落,中国商务部就在次日(9月25日)果断出手,将6家美国企业列入出口管制和不可靠实体清单。这一来一往的过招,生动展现了当前中美经贸关系的微妙态势。
贝森特在9月24日的访谈中详细列举了美国的杀手锏:从民航客机零部件到特种化学品,从高端塑胶材料到半导体级硅材料。这位财长特别强调,中国在航空发动机等关键领域仍严重依赖美国供应商,就像美国过去对伊朗、俄罗斯实施技术封锁那样,这些都可能成为谈判桌上的重要筹码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他还将金融市场的IPO准入权限也纳入谈判筹码范畴,显示出美方试图在多个维度施压的意图。
然而中方显然有备而来。商务部次日公布的制裁名单极具针对性:亨廷顿英格尔斯工业公司等三家企业被限制两用物项出口,萨罗尼克科技等三家公司则被禁止在华新增投资。这些企业有个共同特点——都曾参与对台军售。以亨廷顿英格尔斯为例,作为美国海军主力舰艇制造商,其最新型驱逐舰项目可能因关键零部件断供而受阻;专攻无人艇技术的萨罗尼克则可能永远失去庞大的中国市场。
展开剩余57%这场博弈背后是双方在关键技术领域的角力。美方倚仗的是其在航空发动机等领域的技术优势,比如波音787使用的GEnx发动机,目前中国尚无法完全自主生产。但中国也在快速进步,国产大飞机C919的国产化率已提升至60%,长江发动机的研发也取得突破。在稀土领域,中国去年开始实施的出口管制已让美国军工企业感受到压力,洛克希德·马丁就曾因稀土短缺推迟过导弹生产。
这场较量正在产生连锁反应。被制裁美企股价应声下跌,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开始重新评估风险。更深远的影响是,全球产业链正在加速重构,欧洲日本等第三方既想保持中立,又担心成为博弈牺牲品。正如国际贸易专家所言:这已不仅是贸易争端,更是科技主导权之争,双方都在测试对方的底线和耐力。
值得玩味的是,中方此次反制既展示了强硬立场,又保持了精准克制。没有采取一刀切的全面制裁,而是锁定具体违规企业。这种外科手术式的打击既维护了国家利益,又避免了伤及无辜。正如商务部发言人强调的:中国始终欢迎守法经营的外资企业,但对触碰红线的行为必将坚决反制。
这场博弈远未结束。随着美国大选临近,不排除美方会打出更多筹码牌;而中国在半导体、新材料等领域的自主创新也在加速。可以预见,在未来相当长时间里,这种你出招我拆招的经贸过招将成为中美关系的新常态。
发布于:天津市牛盘宝配资,哪个平台买股票好,盟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